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3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373篇
系统科学   676篇
丛书文集   111篇
教育与普及   54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5038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258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380篇
  2011年   353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399篇
  2006年   340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城市区域多无人机协同物流任务分配问题, 综合考虑不同无人机性能、物流时效性、飞行可靠性等影响因素, 以经济成本、时间损失和安全风险最小为目标函数, 构建多无人机协同物流任务分配模型。因问题规模大、求解复杂度高, 设计改进的量子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首先,为增强粒子遍历性和多样性, 采用均匀化级联Logistic映射进行粒子初始化; 其次,为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 引入基于高斯分布的粒子变异方式; 最后,为提高算法运行效率, 运用自适应惯性权重方法对粒子赋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能够实现任务分配多目标优化, 贴近城市区域无人机物流配送实际; 所提算法与传统量子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相比, 任务分配代价分别下降了5.9%和6.3%;并进一步对参数权重设置进行分析, 当3个子目标函数权重系数分别为0.225、0.275和0.500, 种群规模为150时, 算法规划的结果最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不同数据源分析不同林冠层中探测提取树高的异同,探索适用于中国北方天然次生林树高估测的方法。【方法】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中林施业区0.25 hm2样地为研究区域,基于无人机激光雷达(unmanned aerial vehicle laser scanning, ULS)、地基激光雷达(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和Vertex IV超声测高仪实测单木树高,根据冠层高度分布(canopy height distribution, CHD)对林冠层进行分层,对不同林冠层(上层和下层)、不同树木类型(针叶树和阔叶树)探测提取的树高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由CHD计算得到的冠层分层阈值为8.5 m。树高的离群值大多产生在林冠上层,阔叶树比针叶树更容易产生离群值,ULS比TLS更容易产生离群值。在林冠上层,ULS比TLS估测树高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低2.56%,ULS提取针叶树树高的rRMSE比阔叶树低2.68%;在林冠下层,ULS仅能探测到少量树木,ULS比TLS探测提取树高的 rRMSE高6.31%,TLS提取针叶树树高的rRMSE比阔叶树低1.16%。【结论】针叶树的树高估测精度普遍高于阔叶树;当TLS和ULS均能对单木进行完全扫描时,具有准确提取树高的潜力;树高离群值多由冠型不规则或相互交叉的阔叶树产生,而大部分针叶树,由于具有规则的冠型,所以产生的离群值较少;基于CHD对林冠层进行划分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数据源估测树高的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连续刚构铁路桥箱梁温度场及桥梁线形进行长期、连续监测,通过主梁跨中下挠的理论与实测对比揭示了连续刚构铁路桥收缩徐变效应。对比了国内外常用收缩徐变估算模型,选择CEB-FIP徐变模型对黄河特大连续刚构桥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采用实测温度数据,以箱梁内测温度、外侧温度、顶底板温度梯度、左右侧温度梯度作为箱梁温度场的评判指标,对箱梁1年内的四季温度场分布进行分析。在基于相同温度场的条件下,通过理论值与实测值对比,发现分析成果与实测结果较吻合,说明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是引起连续刚构铁路桥跨中下挠的主要原因,对比结果还说明通过改善箱梁顶底板应力差能够改善收缩徐变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4.
为获取变化海流环境下自主水下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AUV)的能量最优路径, 基于最优控制理论提出一种用于AUV的三维能量最优路径规划算法。首先, 为了有效抑制海流对路径规划的影响, 将海流向量加入到AUV运动学模型中。其次, 在已知俯仰角及AUV位置的情况下, 利用庞特里亚金极小值原理, 获得能量最优控制律。最后, 利用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理论, 计算得到初始艏向角、航速以及能量消耗。在仿真环节, 通过与负反馈控制策略相比较, 说明所提算法能够规划出三维能量最优路径, 而且可以有效降低AUV的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5.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调度优化问题一般采用群智能优化算法求解,但现有算法存在陷入局部最优、早熟收敛等缺陷,因此提出一种改进的蚱蜢算法:采用边界反弹机制,提高算法效率;引入正余弦搜索机制,加强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采用Lévy飞行对粒子进行随机扰动,防止种群陷入局部最优;采用非线性收敛策略加快算法后期的收敛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调度优化问题上,性能优于原始蚱蜢算法以及其他现有群智能算法.  相似文献   
6.
车辆路径问题的粒子群算法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车辆路径优化问题是一类具有重要实用价值的组合NP问题.粒子群算法(panicle swarm optimization)是一种新出现的群智能(swarm intellingece)优化方法,将其应用于车辆路径优化问题,构造车辆路径问题的粒子表达方法,建立了此问题的粒子群算法,并与遗传算法作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粒子群算法可以快速、有效求得车辆路径问题的优化解,是求解车辆路径问题的一个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图象搜索的方法 ,适用于变化的环境 ,通过灰度值偏移校正二维阈值化和噪声滤波的方法能有效排除由于光源所引起的各种干扰 .本方法处理速度快 ,满足自引导车实时跟踪和导航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相对性原理与空间对称性的关系 ,指出物理规律不变性的破坏必然是时空空间的均匀性、对称性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水下机器人(简称AUV)的自主控制系统起着相当于人类"大脑"的作用,它是AUV的核心技术。本文在QNX操作系统下利用多线程技术设计并实现了AUV自主控制系统。介绍了AUV混杂系统结构和自主控制原理,给出了自主控制系统的多线程结构。设计了多线程同步模块,并与QNX消息传递机制相结合实现了AUV自主控制系统线程间的同步与通信。最后在半实物仿真平台上结合具体案例对自主控制系统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AUV自主控制系统能够正确协调各个线程自主完成使命。  相似文献   
10.
The technique of sirospun process is applied on a modified semi-worsted balloonless spinningfram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pindle-speed,yarn-twist and strand-spacing on yarn properties.Yarn breaking strength,breaking extension,evenness and imperfection are examined on the basisof CCD experimental design.Yarn hairiness is particularly concerned,being found that all spinningparameters tested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hairiness and that the minimum number of hairs oc-curs at the strand-spacing of 14.4 mm.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single spun yarn,experimentshave revealed the greatest advantage of using sirospun process is that all sirospun yarns have muchless hairiness.A new sirospun yarn fault,so called“loop”,has also been examined.The most likely cause forthis yarn fault is the strand-tension unbalance between the two strands when low tension spinningis applied.Further analysis and some initial tes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hope of overcomingthis loop fault which is an important obstacle to the application of balloonless spin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